停滯了許久的網誌也該開工了!
先前每篇都是依照時間順序來寫,有些拉拉雜雜的,
這篇就不延續過往的流水帳形式,只專注於寫「建築」。

奧地利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東西,
像是Hallstatt的湖區、Graz舊市政廳附近的建築....
除了自然資源像是湖區、鹽礦,很大一部份的世界遺產就是以建築為主!



說到奧地利的建築,那自然就是哥德與巴洛克的輝煌紀錄了!
Innsbruck的金屋頂、黑柏林屋,還有許許多多的圓頂大教堂,
都是哥德式建築的代表!
巴洛克就更不用說了!整個維也納的市中心幾乎就是巴洛克時代的縮影。
於是漫步在奧地利,很難不會讓人以為自己身在中世紀、處在17.18世紀的時代裡。
初來咋道之時,沒有人可以不對這些華麗的大型藝術感到讚嘆!
但也許真的是邊際效益遞減吧!
到了後來已經習慣了這些時代的鍵築,反而感覺有些厭倦了!
而奧地利雖然是一個保守的國度,但是在建築上卻又令人驚訝的多元性!
首先,故事從我的第一站─Graz說起...

走在graz的街道上,一定要很小心,因為可能腳邊的一磚一瓦,都是百年的遺跡!
穿越城堡教堂、舊市政廳、主廣場來到木耳(Mur)河邊,
此行第一個令人驚艷的現代建築赫然出現眼前!
曲面的不規則形配上亮眼的深藍色,在一群的白牆紅瓦當中,
顯眼?詫異?古怪?亦或美麗?
外型難以形容像什麼東西的Graz藝術中心就醬豎立在木耳河畔!
就像是一顆遺落在中世紀的藍色人工切割鑽石!



千禧年之後才興建的藝術中心,正好坐落在Graz最古老的鐘塔下方,
隔著一條木耳河相互對望,一個代表古典、傳統;
另一個則代表著現代、創新!
放在這個與古蹟如此近的位子,也許就是要彰顯出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吧!

從藝術中心往舊市中心的方向再走,
橫隔在木耳河上的是另一個讓人難忘的藝術作品─木耳島!
銀色鋼鐵材質的的設計,一股科技感油然而生!
美國藝術家阿科德(Vito Acconci) 設計的木耳島,
設計主題為一個游動的貝殼!
島上有一個咖啡廳和一個露天的圓形劇場,
從河的兩岸可以走銀色的通道進入木耳島,
就像是一個在河上擁抱大家的貝殼!
在木耳島裡,左邊山上是鐘塔,右邊正是藝術中心,
就在這種古典與現代的交會處,一種衝突的美感中,
讓人感受到這個恆在河中的藝術品,
似乎就是一個搭起古典與現代的橋樑!



時空拉到行程中段的維也納!
不同於被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Graz,維也納不虧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帝都!
耀眼的宮殿、歌劇院與市政廳!呈現一股華麗的風格!
在我感受到的維也納,是灰色的!
灰灰的巴洛克,上了年紀的大教堂、省政廳甚至維也納大學...
而藝術家百水的大型藝術品─百水公寓大概是維也納最亮眼的藝術創作吧!



奧地利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百水(Friendensreich Hundertwasser)
是「直線不道德」理念的信徒!所以他擅長用曲線與不規則圖形創作,
這棟怪怪的公寓被維也納人戲稱為「保齡球木瓶房子」,
牆上用不規則線條區分,卻又奇異的呈現一種整齊感!
每個樓層、區塊都有不同的色彩和不規則的窗戶,
就像是一副超大型的水彩畫!
阿拉伯式的圓頂更是他獨特的設計之一!
維也納是灰色的,但是百水為她染上了全新的色彩!
是藍的、紅的、澄的、紫的....

離百水公寓不遠,靠近多瑙運河邊,有另一個白水的作品─維也納藝術館。
百水除了不愛直線之外,還有一個信念就是建築與自然的融合!
或者說,是人與自然的合諧共處!
維也納藝術館原先是百水個人的藝術館,
被樹蔭遮蔽的花園現在已經改為餐廳,
百水的直線不道德理念執行的很徹底!
連地板都是彎彎曲曲的,在這裡走路真的得小心!
牆面用許多小磁磚拼貼而成,有一種普普風的味道,
任由盤藤植物在牆面上攀爬,
塑造一個建築與自然的合諧感!



一個城市可以因為它的歷史而偉大,但
歷史有它的必然性,一過就不再回!
一個城市也可以因為它的創新和創意而聞名!
維也納,卻貪婪的兩者兼具!
Graz也是,在新與舊之間完美的平衡!

暑假上了劉育東老師的課,
他說要建一個讓世界看見的數位建築!
我越來越期待,台灣也能夠有一個讓世界走進來的建築!
我們的歷史太短暫(在中國史上那入的時間也不過400年),
中間太多的殖民、割讓,雖然位我們留下些許的古蹟,
但畢竟太少太少,政治的操弄更讓某些具歷史價值的建築蒙上陰影,
但未來還有很長很遠,過去的、舊的歷史我們無法挽回,
但我期待一個充滿創新創意、多元融合尊重的城市與文化,
在這塊土地出現,然後繁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