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天下雜誌寄來了,照舊,在上廁所的時候拿了它陪我。
這不是對天下雜誌不尊重,而是為了讓自己每天都看些新東西。
而每天都會做的事不外乎就是吃飯睡覺與...排泄了!
在「國際名家論壇」單元裡,
訪問了德國海德堡大學的漢學教授─瓦格納(Rudolf Wagner)。
題目是「統一了,然後呢?」。
作者提出了個人對德國統一十七年的看法與見解,
簡述了統一的時代背景─蘇聯瓦解無力西顧、左派力圖走出美蘇的鉗制...
也談到了統一後的制度問題、國家認同等等。
而我比較關注的,是瓦格納也認為「區域認同」的意義「國家認同」來得有意義且重要。

『區域』的議題與概念

在管理、策略的領域裡,許多學者老早就在提倡「區域」!
像是千禧年前後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中華聯邦」裡就提到了國家界線的模糊(boundary blur);
而區域整合更不是這幾年新興的議題、組織!
早在冷戰時期歐洲共同關稅同盟就以成立、現在而熟能詳的東南亞國協(ASEAN)也是那時的產物,
只是當時的國際情勢夾在美國與蘇聯的對峙,而這些組織在美國的支持下成立,
功能主要是為了反共、反赤化,保持資本主義市場與美國的利益,
雖然目的不在經濟同盟,但是「區域化」其實已經是個老掉牙的概念了!
而真正讓區域整合變的如此重要的原因,首先還是資訊科技的發展。
90年代開始,電腦科技的發達與普及、網際網路的發明、通訊科技的進步,
導致了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因而使得全球化真正的來臨!

國家的定義─土地、人民、軍隊與主權,以現在的情況看來,大部分的國家都已不算是完整的國家了!
主要就在於「主權」的喪失!
國際的大型跨國公司,以A國為原產地、零組件在BC兩地製造、D國組裝、EFG都有大型倉庫,
24小時客服在H國,為了避稅,更在I地設立paper company。
以往國家之所以能阻擋外國企業進入,靠的不外乎就是「關稅」!
不論是對進口品課高額稅金、花錢補貼國內企業或者要求多少比率的自製率,
在全球化的情形下,方便了企業做比較利益的選擇,而談判的籌碼也就逐漸喪失,
到現在,許多貿易政策、經濟政策,背後都是大型企業的影子。
「主權」是在政客手裡?還是操控在外商、大型財團的手中?

因此,以實質土地為疆界的國家定義,以貿易政策保護國內企業的國家主義,
如今都漸漸被「區域」這個名詞代替。
而且,政府的角色在全球化、區域化的趨勢下,權力也將銳減!

區域經濟、區域整合在經濟領域裡早就已經談了許久,
不懂的是,政客們的學習能力之差,到現在還在操縱國家主義、民族主義,
以國內來說,執政黨沒有政績,為了選舉所以議題只能圍繞「公投」和「台灣國」,
而兩者目的就是激起民族主義(福佬主義)來抵禦「外侮」;
在野黨更慘,夾在紅與綠之間,連國家主義都不能有,就怕被貼上標籤,
雖然在貿易、兩岸政策上趨向開放,但是談來談去還是中國、兩岸共同市場(天方夜譚?),
很少有人提到─「區域」概念!

『比誰氣長』

不消說,國內這幾年的經濟環境每況愈下,主要不是因為隔壁有China這隻神龍,
而是七年來的政策─鎖國─基本上違反了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原則─開放(Openness)!

大陸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神速,幾乎年年都是10%的經濟成長率(台灣這幾年都在保4),
而且積極參加區域整合的組織─ASEAN+3、APEC,甚至還自己搞了「博鯊論壇」,
它可以這樣搞,
因為它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全世界最大的勞動人口,超過全球1/3的FDI(外國直接投資),
但是共產制度之下,加上過去中國的歷史背景─八國聯軍、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到文化大革命,
它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失!
積極的想要成為世界的主角、區域的主導者,但是對區域中的鄰國,他是塊肥肉,也可能是致命的毒藥!
從知識經濟的觀點看,中國也不夠open!
五十年的計畫經濟,而今走向資本主義,或者說中國式的資本主義,
經濟有太多太多人為的色彩!政治就更不用說了!
經濟開放是不得不走的路,它讓中國富起來,人民生活品質提高,
但相對的經濟的開放、走資本主義,政治也就越來越難適用一黨獨大的共產體制!
資本主義強調自由開放,不只經濟上的自由開放,還包括政治上的獨立自主,
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出國、年年增加的外資、數不清的各國人士,
對大陸何嘗不是壓力?
看看台灣,從老蔣的軍政、一黨專政,經濟發達後的民主革命,到現在雖然搖搖晃晃但大體仍是民主政體。
面對開放老共也有一大段要走的路。

回到這篇網誌的主題─在統一與獨立之外。
不管你的意識裡要的是台灣國、中華民國還是回歸大陸,現階段對我們最有利的,就是維持現狀!
但是我們談的「現狀」不是困守一偶!
而是在經濟上對外開放、在政策上鬆綁、在教育上扎根、在文化上找到自信,
區域化與全球化的環境,如果能夠把自己綑綁在「區域」或「全球」的線上,
以開闊的心態接受新的區域國家概念,慢慢拋棄固有的國族主義,專注在經濟!
10年20年30年,只要台灣的土地不被溫室效應影響而讓大海掩沒,我們都還會在,而且生活寬裕!
到那個時候,區域的概念早已大過國家主權,對岸的體制也許也走向開放,
獨立?統一?
我想那時也不會再是一個議題了吧!?

在統一與獨立之外,我們可以,比誰氣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