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七月待在天下,我們的final project主題是七年級生的專訪!
鎖定的都是就讀主流思想下的「名校」、「當紅科系」但卻放棄可能的穩定或高薪,
選擇走自己的路、依興趣在生命舞台綻放自己的人們!
他們大概都跟我年紀差不多!
放棄律師、工程師的職業做些主流價值上不太認同的事─戲劇、音樂...
天下是一個要求比較嚴謹的團隊,所以不允許將課程內容分享給非學員知曉!
但,我想這是我們訪談內容應該沒有關係!
我選擇用單純直接的呈現訪談內容,一反常態的不加任何個人評論,
留多一些空間,給看的人!
故事就從鈞甯說起吧...



多給自己一些機會,人生什麼都是有可能的

張鈞甯,25歲,國立台北大學財法系、中央大學產經所
演出:﹝電影﹞ 夢遊夏威夷、詭絲、心靈之歌、南方記事
﹝電視劇﹞白色巨塔、我在墾丁天氣晴

星期六下午兩點半,張鈞甯穿著一身白色T-shirt和牛仔褲,率真自然的走進書香花園。
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她就像同班同學一樣和大家一起喝著咖啡聊著天。
偶而嘟嘴皺眉跟著大家一起開玩笑,回答問題時卻又正經嚴肅以充滿邏輯性的思考清楚說明想法。她的角色很多變,正如她的生命一樣,高中時代的儀隊隊長、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生、白色巨塔女主角...

我不叛逆,只要你能說服我

「其實我不是一個有想法的人,如果我們兩個意見相左,你能夠說服我,那我就會接受你的建議。」張鈞甯用一種相當理性的口氣說著。
「當初進入演藝圈時,爸媽都非常反對,認為踏進演藝圈就會變得物質化、成績變差、學壞…,
但是我只問他們的堅持是什麼,如果他們只是怕我變壞,我可以保證我不會變壞;如果他們怕我成績變差,我可以保證我成績不會掉。如果我證明我都可以做到你們的要求,你們就不要再反對。」
她並不覺得自己是個太有自己想法、不遵守爸媽管教的女兒,
相反的她會盡全力做到父母親對她的要求,只要這個要求對她來說是合理的。

多給自己一些機會,人生什麼都是有可能的

張鈞甯形容自己就像是「跳跳糖」。不斷的在追尋、不斷的在吸收、不斷的在成長。
「我覺得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當初會拍戲也不在我的預料之中,但是我覺得,對任何事都不要抱著一個排斥的心態,很多事情多去嘗試多去學習,很有可能越繼續下去就越喜歡了。」
對她來說,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她也鼓勵許多有夢想的年輕人能夠花時間去思考、去追尋自己的一片天。



你願意花一年時間尋找還是一輩子時間浪費?

許多人都害怕,太理想性追尋自己的夢想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張鈞甯卻有不同的解讀:
「你願意花一年時間來尋找夢想還是一輩子時間來浪費生命?」
她認為如果真的想要做某件事,就不要猶豫,開始著手準備進行。
「把時間軸拉長來看,花一年的時間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其實很短暫而且很值得,因為不論如何都比根本沒有嘗試過,而花一輩子時間浪費在自己都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忙碌的事情上好!」
這是張鈞甯特有的張式理論。

有沒有意義,是做每件事背後的動力

「我覺得做任何事都要有意義才行。拿寫論文來說好了,其實就是少了那麼一個點。」
張鈞甯的碩士論文是寫關於演藝工作的經濟合約制度,但是因為不曉得這篇碩士論文完成之後,
能真正對現實社會中的經濟合約制度有什麼改善,有著完美主義個性的張鈞甯一直遲遲不肯妥協收尾。
「我並沒有為了演戲而放棄唸書,但如果只單純為了畢業而繳交一份自己都覺得沒意義的東西,這就不是我要的了。」

所有人都朝同一個方向走,讓我有些害怕

對台灣教育制度失望的她,非常羨慕日本尊重專業的精神。
即使一個麵包師傅,只要肯持續在自己專業上,也能夠變成受人尊敬的麵包達人。
「我一點都不覺得只有唸書才是唯一。台灣的教育制度讓每個人都朝同一個方向走,看著跟我一起法律系畢業的同學,每個人都一致朝著報名補習班、考律師執照、當律師的途徑上走,讓我覺得有些害怕。有些人其實根本就不想當律師,但卻因為父母要求而順著他們的期望走,這樣不是很可悲嗎?」
張鈞甯動著靈活的眼睛,即使周遭同學一個個都研究所畢了業,甚至考上的律師執照,她還是只想單純的過著自己的生活。
「很多身份都是別人給的,找一個自己最舒服的態度和位置就對了!」
難怪,她不在意週遭對她指指點點的路人,她只做她自己,一個跳跳糖般的女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