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專訪裡,爾嘉這篇是我主訪的!
他是今年YEF的代表,也因為都參加YEF的關係,所以還蠻好聊開的!
就容我開始介紹這位小老弟...



姓名:葉爾嘉
學歷: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學系
東京工業大學交換學生
經歷:民主2.0基金會創立者
2007 YEF 代表
清華大學國際交流接待小組

創業概念

「要你現在想五個立委,你可以五秒內給我名單;但如果是要五個認真做事的立委呢?我想你跟我ㄧ樣想了五秒還是沒有結果,隱約浮現的是搞笑的,或者常報料的幾位委員罷了!」
犀利的開場白,道盡了年輕人對政治的無奈。
當報紙、媒體的版面逐漸被腥羶色佔據,不再將民生議題念茲在茲,
而同時我們發現人民與政府之間出現嚴重的認知落差,難道我們只能坐以待斃?葉爾嘉不這麼想。
學的是工業工程,了解網路科技的發達與效益,
這個二十出頭的大學生相信能夠利用科技來消弭人民與政府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利用Web2.0的概念來建構一個互動式民主論壇的想法在他心中潛伏許久,而今也即將成形。

將內心的不滿轉化成實際行動的行動派

大學時因為感受到許多同學常有追女友的困擾,而老是當人軍師的他心裡想著如何能「集眾人智慧」來幫更多人出點子,於是創立了「愛情事務所」社團,幫同學出點子,追女生、送蛋糕、買鮮花。也因為對政治長久以來極端的反感,不滿沒有任何方式可以箝制政治人物,所以上大學開始一直思索如何去找到一個可行解。

正當互動式網路平台炒得沸沸揚揚之際,對科技敏銳的他發現:Web2.0雙向互動的概念其實就是以民為主的想法,跟民主制度是一致的!從亞里士多德、洛克和孟德斯鳩在他們的時代大聲疾呼人人平等、人人參與;當現代的政治學者,振聾發嘳地說民主並不是簡單地一人一票,票票等值,而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思考態度,民主2.0的概念其實就是乘著科技的平台,在完成歷史思想家對於政治理想的期待與嚮往。而這個想法異常簡單:建立一個互動平台,當越多人參與其中,資訊越多元越透明,而這或許可以是一個牽制政治人物的力量。藉著創業競賽的管道,爾嘉找到一群融合各個領域的人,一起實現這個理想,短短半年,已經建構出網站的雛形,營運規劃時程也明確訂定,現在就只差最後一小步─程式的完成與資金的籌措,這個結合科技的新民意就將實現。

堅持自我理想,對的事雖千萬人吾往矣

「高中大家一窩風的跑去補習,我認為補習會限制自己的思考、減低學生多元的創造性,所以高中三年沒有去過補習班。」在意真理比考試重要,追求自己的目標比高分更令人快樂!大學時有出國交換學生的機會,在美國MIT與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中,他沒有去一般人最嚮往的麻省理工學院,而選擇願意讓他自由跟著教授作實驗的東工大。一路走來,葉爾嘉堅持自己的理想,永遠做對的事,縱使遭受反對、訕笑也無所謂。

原先家人以為做「民主2.0」純粹就是比賽好玩,當他們認知到爾嘉真的要把這個創業想法實現,家人沒一個讚成。拋去家裡的反對他還是要趕在九月前將網站完成,「工作可以晚一年做,但是如果沒有趕上這次選舉,那也許台灣民主快速走向多元透明的機會點就會錯失了!」超乎常人的對所處環境的熱情與重視,讓他毅無反顧的只能向前衝。

沒有唯一,相信多元

「學習的路上沒有什麼是唯一的。」當我們要他回朔自己的教育過程時,他以堅定的語氣如此的回答。語氣裡透漏對教育體制的不滿與無奈,我們的學習還是停留在問A答A的直接反應階段,沒有教學生跳脫框架的思考,而學生發現只要死記課本的答案就可以拿高分,所以也就更沒有誘因去做多元的思考。

葉爾嘉進大學學的是工業工程,但主力卻放在搞社團─愛情事務所、國際交流接待小組和音樂學習平台,領域橫跨音樂、國際事務還有學生生活;申請交換學生時,去東京工業大學學的是生物機電,另外也申請上的麻省理工學院卻是經濟學程;大四參加創業競賽破天荒的以非營利組織的「民主2.0」網路平台闖進決選。總是在做不一樣的事情,但是相同的是,都堅持做到最好。除了自己的勇氣與堅持,那不相信有唯一的信念也許也是造就他成就的重要因素。問到完成民主2.0的計畫後下一步的打算為何時,答案也是一樣─結束以後再說吧!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做本業的工程師、志工,或者也許幾年後又有其他想做的事了。

大多數的學生都還堅守著學習上的唯一,電機系就當工程師、 醫學系就當醫生、法律系就當律師,但是是否自己的未來就應該如此決定呢?或許當我們都相信未來不是單一選擇時,台灣會有更多的創新、多元的發展。


觀念創新,性格保守

不太像是學科技的人那樣求新求快,葉爾嘉是一個步調比較緩慢、思維清晰的人。科學教育使他了解科技進步的飛快,同時也相當可以接受外國創新觀念、技術;但是喜歡讀歷史、接受儒家文化思想浸潤,使得他在性格上同時也存有保守謹慎的一面。「科技進步、發展是不可逆的趨勢,我們應該快速吸收,然後僅慎的依自己文化性質來利用科技。」就如同清末時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許多的矛盾性格充斥在葉爾嘉體內,在朋友眼裡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宅男,除了在圖書館讀書,幾乎不知道現在的流行或者當紅的電視節目;但是同時它卻也以超乎常人的熱情來關懷自己週遭的環境,小到朋友的愛情,大者如政治與國際事務。創新的觀念使他能跟得上世界的潮流,知曉科技的發達,保守的性格卻也讓他然是會多思索而不貿然躁進,反映在現實生活,造就了他以Web2.0概念結合人民對政治的關心,來形成新世代可以交互討論流通資訊的政治性平台。

崇尚武士精神

留學日本,葉爾嘉深刻體會日本人將群體智慧表現到極致的厲害,也使他反省台灣人往往過於追求個人利益而如一盤散沙。包容力與多元性是他認為台灣相當欠缺但是卻又非常迫切須要的元素。他以日本武士來比喻自己─忠誠、盡本分、膽大心細。

忠誠,在他心中指的是忠於自己的理念,然後努力不懈的去達成;盡本分,武士永遠都是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越矩;膽大心細,帶刀的武士擁有強力的攻擊力,但是卻不會輕易出手,膽大心細的武士才能在該出手時出手,該放下時放下。

感念自己能夠遇到比別人更多元的機會,葉爾嘉認為是社會造就自己的想法與成就,於是任何時刻都希望能回饋社會。就像創立的「民主2.0」平台,期待一個更多元的政治環境、更加聚包容力的台灣人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