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始終有意無意的都會聽些老歌手的歌
當然還是會比較傾向創作型的
大三之後算是比較正式的去"傾聽"吧!
八月回到了高雄
我沉浸在羅大佑、薛岳還有李宗盛的作品中!

先談談羅大佑吧!
這個近年來出現在政治版面比音樂圈多的家伙
音樂作品其實似乎從來沒有間段過
只是後期好像意識形態重了些而沖淡了大家對他音樂的關注
暑假聽的是羅大佑的"自選集"
除了自己寫自己唱的歌也收錄了寫給別人唱的歌曲
然後我驚訝的發現
好多好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歌都是出自他的作品
李心潔的"童年"、張艾嘉的"春望"或是梅艷芳的"似是故人來"

有些人也許會覺對羅大佑的"歌聲"有意見
老實說在歌聲上他確實不算是美聲也稱不上好聽
但是我就喜歡他用他那獨特的歌喉展現出的感情
甜美的歌聲唱不出"亞細亞的孤兒"那裡面的誠心反省的悲痛
清脆的歌聲展不出"鹿港小鎮"裡對家鄉的那種熟悉的陌生感
不那麼完美又帶點沙啞的嗓音不正好喚出了他歌曲裡的靈魂

而他的詞
不論是現在的或者是早期的
似乎都是存在著很多很多的不滿!
那是一種深切的反省或者是
對未來充滿熱切期望的怒吼
又或者是內心純真的一些反射
他其實是有延續性、具有一至性的
對未來大部分都是帶著樂觀的
只是用了悲傷或者沉重的修飾
相對的曲子也就有了憤怒的紅
哀悽的白、鬱悶的藍、恐懼的黑
當然也是有那單純富幻想的粉

於是許多首的歌
每每聆聽都總是可以打到你心中的不同的點
然後適度的釋放一些些又保留一點點
靜靜聆聽都總是可以啟發你心中的一些想法
然後我們跟著反省跟著思索跟著收斂為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