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下的課程持續著,
陸續上了洪蘭教授、劉育東教授、陳懷恩導演、湯明哲教授、孫震校長...的課!
簡單的把幾位我認為比較有趣的老師跟課程介紹一下吧!

洪蘭─
陽明大學認知神經所教授,也是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的夫人。
課程主要給我們基礎的腦科學觀念,每個人腦部發育都不同,
所以教育上不應該強迫每個人都學習數學、物理,而要順應個體的發展!
簡單的一個觀念,但是洪老師用的卻是科學的數據來說服你!
大腦會依環境、外界要求而改變神經連結,所以不斷學習才能刺激腦神經;
眼見不為真─記億是不可信的!
因為所有眼見的事物必定經過大腦,而形成的話語或者行為,
已經是後天解釋過的了!記憶暫存在海馬迴(hippocampus)內,
會因為後續類似記憶而覆蓋原先記憶,導致記憶不為真!
除了科學知識的內容,洪老師也提到許多人格與教養問題。
洪老師認為本世紀公民應具備兩項能力─
快速吸收資訊的能力&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source from 李光耀)
環境變化太快所以要有能夠快速吸收各種不同領域知識的能力;
而要再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溝通與表達能力了!
結束前老師以旦丁的話做結語:
道德可以弭補智慧的缺,智慧無法填補道德的空白!
簡單一句話道盡道德在社會角色中的無可取代性。

(在書上請老師幫我簽名留念)
相關聯結:
http://www.ylib.com/activity/honran/ 洪蘭老師的科學書
http://www.mingdao.edu.tw/library/index/hunran/album-index.php 蘭心慧語專欄

陳懷恩導演─
陳導是攝影師出身,一直以來都是侯孝賢導演的御用攝影師,
而最近自己跳下來拍攝電影。
練習曲─單車環島日記,就是陳導的作品。
一慣的藝術家風格,沒有華麗的服裝,七分褲,T-shirt加背心,
但是卻透露出一種異於凡人的觀察力,眼神力充滿思想與愛,
對土地的愛!
2005年替觀光局拍宣傳片,是這部電影的前身,
因為許多畫面被觀光局要求減掉,最後經一番折騰還是被否決,
於是想自己拍完台灣的風景,正好遇到一位大學生騎著單車,
要從台中到礁溪,沒有距離概念的單純學生不懂其中的艱難,
那種全憑衝動的意念於是促成劇本的完成!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
騎車環島對大學生來說現在不做就沒機會了,
對陳導而言,如果現在不拍片會不會以後也就沒動力了呢?
不想電影被貼上政治標籤,刻意的在劇裡出現國台客語,
男主角東明相是聽障,透過一個聽障來表達不想在劇裡做任何批判,
只要傾聽,只要簡單的用畫面呈述,然後留給觀眾去思考!
陳導也有那文化人的堅持與固執,
電影發行前片商要求改名,因為「練習曲」不容易懂!
但導演堅持就用練習曲,因為這部電影是他的練習曲,
也是我們了解台灣的練習。
另外,堅持不要腥羶色、不要芭樂劇情也增加製作金費的負擔。
一個國家要有文化才能強大!
台灣需要文化的認同然後才能展現茁壯的生命力!
透過練習曲,我們一起來尋找台灣的文化...
相關聯結:
http://www.wretch.cc/blog/EtudeBike 電影「練習曲」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