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人生
劉育東教授─
交大建築所所長,Harvard建築設計博士,MIT共同博士研究
劉育東是個非常會演講的講者,一來就吸引大家的目光,
生動活潑加上幽默自嘲,讓人很難不愛上他的演講!
國小開始愛畫畫,拿到的獎狀疊起來超過一米,有天賦卻也自負的傢伙!
國中高中差點因為制式的教育害台灣損失ㄧ位優秀建築人才,
不過幸好劉老師這個階段的重點擺在追馬子!
自稱沒有什麼比這個重要,於是學業普普,聯考成績也就soso,
女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婆)要他填土木系,
內心想「我又不要當苦力」的他自以為聰明的在一陣精算後,
把中原土木排了進去,原先以為前面科目就會上了只是交差了事,
沒想到造化弄人真上了這個作苦力的系!
簡單的想法─出國當建築師,於是大三開始唸英文,畢業申請學校,
讀了個名不見經傳的Arizona州立大學,卻因為一次演講改變一生!
時任哈佛建築所教授的威廉‧米契爾到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演講,
劉老師決定一定要進Harvard當他的學生,老師每年只收四位學生,
於是經歷一番苦讀、發papper、做作品,
他成為台灣第一位讀哈佛建築博士班的人!
畢業在美國也有許多學校願意聘他教書、進事務所,
但老師的一句話:回台灣你有機會做這個領域的唯一領導者!
而決定回台灣發展。
劉老師最令我敬佩的不是學經歷,而是態度跟霸氣!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骨氣!
有鑒於台灣沒有任何數位建築的作品,因此他接洽交大校友公信電子葉董事長,
希望他能提供空間而他願意無償帶領團隊做設計跟建造,
數位建築難度在於許多的不規則形,在製模上有許多困難,
經歷七家製模廠的拒絕,最後終於找到願意幫忙的廠商,
無數次嘗試失敗,最後終於做出台灣第一個數位建築作品!

完成的作品他拿到日本給知名建築雜誌的編輯看,
對方只說:喔!這個設計很好,但是做得出來嗎?
「這是成品的現場照」劉老師可以很驕傲的說出這句話!讓對方驚恐不已!
台灣之光,大家想到的是王建民,
但是在建築上其實也有一群人默默的在發光!
第一次有本土台灣團隊設計製造的作品登上A+U雜誌,
我為之感到驕傲,縱使我不懂建築、不懂設計!
劉老師更豪氣的說,接下來15年我要做一個讓世界都要來看的大型建築!
有點自負跟自傲,但唯有如此才能成為首屈一指的建築設計師。
我相信有一天,台灣每個人都會認識這個名子─劉育東!


by the way,
劉老師除了介紹自己的作品之外,
也給了我們很多建築的理念跟歷史。
從建築的多元性─
基本三項:功能性、藝術性與建構性
其他性質:歷史性、哲學性、社會/文化性、科學/科技性到數位性
但到了建築的歷史!
傳統圓柱狀建築到尖形的建築風格,主要都是作為神廟、宗教用途!

接著走到尖架三角形加上「拱」的樣子!
如競技場、萬神廟。

10~11世紀哥德式建築,那是俗稱的黑暗時期!一切都只有宗教...

文藝復興時期,人本為主的精神使建築物也不再求高求大,符合人體比例更重要;
緊接著是巴洛克,最繁華富麗堂皇的建築時代,如果你是建築師,
那絕對不會說出你喜歡巴洛克,因為那會被笑的!

過度的華麗之後一定會回到古典!於是新古典(Neoclassic)出現,
建築的古典指的是回到古羅馬時期,美國國會山莊、台灣總統府都是此時期建築...

然後工業革命、極簡主義的現代建築出現,接連的就是後現代!
電腦科技的發達使得數位時代來臨,建築也拜科技之賜可以設計更多元的圖形!

未來,劉老師稱為post-digital,將朝向及自由主義發展更天馬行空的創意建築...

相關聯結:
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ws3005/index.asp 數位建築與東方實驗
http://allepo.blogspot.com/ 劉育東建築頻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