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野火集》二十週年再版,讓七年級生的我有機會在書店的架上,看到這「把」曾經燃燒台灣社會的「火」。

    1984年,我出生的年代,也是那個台灣以四小龍之姿,經濟快速成長起飛的時代!楠梓加工出口區,依稀在我腦海裡還有那車水馬龍的印象;每每在中山大學海堤邊嬉戲,耳邊聽不盡的是一陣一陣出航的喇叭聲,一艘艘貨輪以昂首闊步之姿,迎向地平線另一端的火紅夕陽,餘暉照耀,海面閃爍凌光,我想,出航的人應該也是氣宇軒昂!但經濟的高速成長、工商業的蓬勃發達,造就了淹腳目的神化之外,我們是否乘著經濟巨浪,讓整個社會、人民素養提昇到另一個階段?

    那一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裡,我看到了所得成長帶來的副作用,卻看不到富裕生活該帶來的那些好!二十五年過去了,我們的社會是否已經不再是那個龍應台筆下的「冷漠」、不生氣的社會?那天,一個媽媽帶著小孩燒炭自殺了!事隔幾日才被人發現,我們檢討社工、檢討政府組織,但我們是不是檢討了自己?你認識你隔壁的鄰居嗎?又隔幾天,惡霸路上撞死了人了,不管警察在場,倒車輾屍!是冷漠造成了社會的病態?還是政府的失能造成了社會的失序?二十五年過去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更上層樓,但我們的道德良知呢?我們的社會正義呢?我們的傳統忠孝仁愛呢?那篇燃燒人們熱血的文章,或許在今日,連引火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我們看到了標題,只會陷入爭論「誰是中國人」的漩渦中。

   現代的我們,早已習慣娛樂化的思維─新聞事件娛樂化、學習娛樂化、生活娛樂化、工作娛樂化,或許有一天我們連人格也娛樂化了!如果上一代人,因為辛勤勞動所以換來下一代的幸福,那我們在幸福裡茁壯的孩子們,是不是更該飲水思源、放眼未來?科技進步到我們快趕不上了,所以我們學會浪費;耐不住吃苦辛勞,所以我們以虛名、金錢為目標;自己過得好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們關起門來,把立院打架的新聞、飆車殺人的事件當作娛樂,如果龍應台筆下的人們是自掃門前雪,那現在呢?是否連自掃門前雪的人都沒了?

   《野火集》之所以非讀不可,是因為他不只反映一個時代的現象,也讓我們思索下一個時代的理想!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生,更該培養那種思想的野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