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裡從未出現過關於軍中生活的文章,雖然從入五至今已超過半年了!
一方面是我依稀記得入伍訓時簽過一張"聲明"─不得將軍中事務透過網路、文字等形式傳遞。
類似這類的文件吧!但就如同其他文件一樣,在軍中你得學會不過目而簽名。
因為不論你看了同意或者不同意,基本上你都沒有拒絕簽名的權力。
入伍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棄自主意識!!

一來是有此顧忌所以網誌變得有些彆扭,不能單刀直入的直陳現在的生活。
另一方面來自自己尚存的自主意識。本質上我不會去書寫我討厭或者不認同的東西。
而軍中生活絕無意外的被我歸類在這個領域。

今天準備打破這個禁錮。
關於那該死的出賣人權文件,我想我並沒有"違規"!我不會明確提及確切的演習或者任務。
而第二層的自我設限更只需自己內心的突破:
雖然我不喜歡,但是我必須承認它的存在。而文字的紀錄是我給它驗明正身的方式。

離開高牆內的生活,我獲得難得的兩週長假。
我對營區的高牆配上流籠鐵網有強烈的反感,入伍至今沒變。
「軍事重地」四個字堂而皇之的給圍牆刺網合理性,他們以為築起泥牆就可擋住外侮?
「機密」二字高高舉起便強化了圍牆的堅固性,他們以為築起紅磚牆便可阻擋窺視?
「國家安全」更是假民族主義的大旗大剌剌的聳立的圍牆還高,他們以為那可以防範些什麼?

牆築得再高也抵擋不了內部的崩壞;
竹籬再多也抹不掉內部展開的蛀蝕!

「信心」是我們國軍賴以維生的唯一武器。
它比愛國者飛彈、阿帕契直昇級、F16、核子潛艇等硬武器都要來的強韌與重要,
當它開始片片的崩落、瓦解,外在建立的實體圍牆更顯得諷刺。

沒有人相信我們會打贏任何一場戰爭。
任何形式的戰役、戰鬥:資訊站、電子戰、心理戰到實體的飛彈試射、搶灘與近身肉搏,
我們自己人都深信我們打贏不了上述任一形式的對抗。
當我們都不相信能獲取這些預想將遭遇的戰役之勝利時,戰鬥與訓練的本身就不再具有意義!
徒留的,很難過的說,就僅是形式而已。
意識層的保禦消失,尚能期待的將是戰事爆發後,生理本能求生意念僅存的自我防衛戰力。
而我深信這最後一道防線也抵擋不了入侵者太久,
因為理想與意識形態面對現實生存的挑戰下,我們中的絕大多數必定繳械投降。

大清帝國施烺水師進攻台灣,台灣人民隨著國姓爺反清復明大旗力抵外侮,
當台灣人民剃髮留辮,誰不感激劉銘傳的鐵路建設、沈葆楨的行政區劃分?
日本韃子入侵,各地自組義勇軍與鬼子搏鬥,在歷史上寫下許多可歌可泣傳頌於後的故事,
但當國民政府遷台,誰不感念阿本仔留下的水力建設、工廠生產?
歷史殷鑒不遠。在在證實一件事,朝代可改、政權可替、統治者也可變更,
歷史轉變過程必定發生抵抗,但在更高的誘因動機─更好的生活、實質的富裕─下,
台灣可愛的人民們,必定拋開不能當飯吃的意識形態而接受之。
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有奶便是娘」其實就是可預見的結局。

國父在三民主義裡提及:思想產生信仰,信養產生力量。
國軍的信仰是什麼?
過去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信仰解救大陸同胞、反共復民、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威權時代過去,時空變遷,大環境已經時不我與。
這些教條過去可以經由上而下強力的宣傳、教育深根在人民潛意識中,
半強迫式的行成社會的一個信仰體系,進而標立成一個大目標來激起戰力。
而今,圍牆內一樣的白底紅字呈現的這些標語,不過被當成一種歷史的痕跡,
供給人們走過時的一撇,獲取短暫的注目禮,然後讓入底層等待陳跡。

軍隊講究團體生活,表面是是為了培養團結力、革命情感,
說穿了,不過是為了在統治者需要時形成群體迷思來聽命行事。
而軍歌、精神答數便是要達成目的中所使用的一種手段。
當個人主義已盛行,人們皆有自己的想法與強烈個人主義,
一樣的手段與目標將無法達成相同的效果。

失去了信仰體系,必然的,失去了絕大部分的戰力。
更不必談有多少專業國軍是為了「保家衛國」或者榮譽而從軍,
因為大多數披上戎袍何嘗不是只想有個穩定收入餬口飯吃?
而義務役軍人想的只是平安退伍結束這場不情願參與的災難遊戲。
在此情形下思想體系絕無一致的機會。

沒有信心、沒有信仰、沒有思想。
高牆保護的只不過是軍人內在的害怕與恐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