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你說人們很奇怪,對於家人,其實他們內心深藏著愛,但卻總是用傷害來表達那份愛與關懷!

      我不禁想起小時候,每每父母買了什麼新鮮貨─五段式削鉛筆機、48色外裝豪華的彩色筆套組,總免不了引起一場手足紛爭,「孔融讓梨」的故事瞬間回到課本裡,只是考試時必須要填寫的教義,無法將之實現在自己的生活裡,父母親原本要孩子學習分享的美意,瞬間成為泡影,有時我們這些孩子,其實也沒有那麼非要不可的心理,卻為了一時氣憤、賭一口氣,用另人意想不到的字眼─賤胚、不要臉、竊賊、瘋查母...,互相攻訐。你會發現,我們可以在學校裡表現的那樣謙謙,禮讓朋友、友愛同學、攜手相助,有時候營養午餐的「多多」少了幾瓶,都一定會有人自動把飲料分享給比他更想要的同學。為什麼,比起相對「陌生」的同學,我們可以用更大的心胸去包容,卻對自己一起成長的兄弟姐妹,用言語、肢體來傷害,然後傷害完了卻又一定會在心裡暗暗後悔?一定會,你一定也有過這種經驗,特別是最後勝利的那位,拿到資源,但心裡卻有更大的愧─愧疚與慚愧。

      然後我們聊到父母親。你說了一個你以前常遇到的事情:周末,往往你已與同學約好要出門、打球,卻赫然聽到媽媽說要一起去拜訪親戚,其實你心裡並沒有特別的抗拒,但是就是非常不爽這臨時的事情,打亂你的佈局,讓你在朋友間背上一個「沒有誠信」的罪名,甚至有些陷你於不義,去與不去你必然都會讓一方不開心!我想起小時候看過劉軒寫的一個故事,他說當父母決定要去美國,他才發現原來小孩有時候,也只不過是父母的一件行李!我們都不夠尊重彼此,所以導致這些不必要的爭執。古語說「遠而不疏,近而不狎」,我們輕而易舉的可以做到,跟朋友相隔再遠,都不會疏離;但我們卻往往做不到,不因親人就在身邊,那樣熟悉親近,就輕忽、怠慢,忘了該有的尊重、禮儀。

      你知道嗎?這或許是因為我們下意識的知道,這些人,血濃於水,不論你怎樣不應該,他們永遠都會在!情人的分手令你痛苦、好友的決裂讓你難過,但或許我們都還沒有真的嚐過,與親人的離別,弔詭的是,當那個時刻到來,他們往往都是永遠的離開。任你難過、哭喊、自責,他們也不會再回來。這似乎變成一場詭異、極端的零合賽局(zero-sum game),你一直都拿到一,但到最後一刻,你卻只得到0─nothing!我們是不是應該更早的終止這場無意義的遊戲?讓它從現在起到結束,都是雙贏(win-win)?

      你知道嗎?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一件事─其實他們沒有惡意,只是不知道怎麼表達。父母親不知道怎麼表達對我們的關心,手足間不懂怎麼表現彼此的關愛,於是壓抑,然後不小心把「傷害」當成工具,用發現對方會痛,來證明彼此間的愛與關係。

      讓我們開始停止這種不必要的證明吧!別用愛傷害。

C, 7/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